羊祜:后三国时代,打仗很少的名将,古人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
太康元年夏(公元280年),西晋平吴战争落下帷幕,司马炎把孙皓命名为归命侯,大宴群臣,大赏有功之臣。举杯庆祝时,却感慨万千,司马炎饱含热泪感慨到:“平吴克定之功应该属于羊太傅啊。”
羊太傅何许人也?司马炎为啥要夸他。羊太傅就是力主发动灭吴战争的羊祜,这时已经去世两年多了。
(相关资料图)
天妒英才,他一手策划了灭吴战争,却没有机会参与。即便他没能亲自参加灭吴战争,但是,人们谈起西晋的统一大业,都不否认他的功劳。
世人对羊祜对评价那是相当高,甚至将他跟诸葛亮、周瑜这些闪耀在三国时代的军事家相提并论。
老对手陆抗说:“虽乐毅、诸葛孔明不能过也。”
杜牧评价:“周有齐太公,秦有王翦......吴有周瑜,蜀有诸葛武侯,晋有羊祜......”
在当时和后世的评价中,我们看到的羊祜,就是一个“德才兼备”的名臣楷模。他有过什么样的过往,会得到如此不俗的评价呢?【尔朱少帅】带您一起回顾他事迹:
羊祜出身泰山羊氏,祖上从西汉开始就累世大官,“世吏二千石”,祖父、父亲都官至太守。到羊祜这一代,已经有了“九世清德”的美誉。
泰山羊氏是典型的魏晋士族豪门,家族姻亲关系则更加显赫。羊祜的前母(父亲前妻)是孔融的女儿;羊祜的生母是蔡贞姬(蔡邕之女、蔡文姬姐妹);羊祜的亲姐姐羊徽瑜嫁给了司马师,堂姐嫁给了琅琊王氏(王衍、王导家族);他本人则娶了夏侯霸(夏侯渊次子)的女儿。
羊家的姻亲关系,可以看出,泰山羊氏无疑是那个时代豪门中的豪门。羊祜就出生在这么家族,当然免不了沾染士族豪门、魏晋名士的一些习气。
羊祜在荆州前线的时候,经常不穿盔甲,宽袍博带,白天游山玩水,夜里溜出军营饮酒纵歌。部下认为主将安危关系全军命运,几次舍命拦住他,这才作罢。
魏晋名士好谈好饮也好玩,很多人喜欢鹅呀鹤之类的,羊祜家里也养鹤自娱。羊祜自以为自己的鹤很有灵性、舞姿优美,就呼朋引伴前来观赏。客人来了,鹤却怕生人,怎么也不起舞。于是,羊祜留下“不舞之鹤”的典故。
清谈论辩、豪饮作乐、生活奢华,这都是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。不过,因此认为羊祜要是个纨绔子弟就错了。
羊祜有点与众不同。他也喜欢寄情山水、但他更务实肯干——不像王衍、裴頠那样的魏晋名士清谈误国。他同样饮酒纵歌,但他更关注国计民生——不像王恺、石崇那样的豪门大族沉溺享乐。于是他美誉后世,而别人没有。
实际上,羊祜前半段的工作经历主要是统领御林军,守卫皇城,工作尽职尽责。不过,单靠这样的经历,不足以让他名垂青史。他的成名,来自于西晋平吴战争前期的一系列部署和规划。
西晋建国后,既得利益的世家豪族贪图享乐,不思进取。就跟司马昭灭蜀一样,司马炎平吴的想法,遭到了朝廷中大多数重臣的激烈反对。羊祜是仅有的几个力主平吴战争的重臣之一。且看羊祜在平吴中的贡献:
【战争到最后都是经济战】
吴国当时虽然国势益衰,但还有极强的反击力量。比如陆抗在“西陵之战”大胜,孙慎派兵劫掠江夏,经常得胜而归。
羊祜在军事竞争之前,首要做的是财政竞争。跟邓艾在寿春屯田积粮三千石,进而灭蜀一样。羊祜同样深喑此道。
羊祜都督荆州诸军时,荆州方面“无百日之粮”。羊祜深抓屯田办学,几年间,荆州已经储备十年之粮。
不但为平吴战争做好经济物资方面的准备,还为战后的社会安定工作打好坚实基础。
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战】
荆州是西晋对吴防线最长、战事冲突最频繁的地区。羊祜尽量减少边境冲突,经济上吸引、政治上蚕食,对吴国发动“以德服人”的攻心战。
在荆州以东先后建立五座城池之后,开垦良田,开始招徕吴国将领和边民。通过己方安定富裕的生活条件,吸引对方。
吴国边民来了欢迎,走了欢送。采取经济、军事两手抓蚕食吴国。实施怀柔、实惠的条件,吸引对方归顺。
《晋书·列传第四》记载,建立荆州五城之后:“自是前后降者不绝,乃增修德信,以怀柔初附,慨然有吞并之心。”
【平吴遗策】
在羊祜生命的最后一年,身染重病的他,自感没机会亲眼看着西晋平吴,他仍然为战争做了最后策划。这就是著名的《请伐吴奏疏》,奏疏详细论述了:伐吴理由、伐吴方略以及必胜理由。
伐吴理由、必胜理由坚定了司马炎讨伐东吴的决心,伐吴方略为司马炎定下了行动基调。也正是羊祜的伐吴方略,奠定了他在后三国时代军事家、战略家的地位。
“引梁益之兵,水陆俱下;荆楚之众,进临江陵;平南豫州、徐扬青兖,并会秣陵。”
主要思路就是,从长江上、中、下游同时发起攻击,分散东吴防御力量,处处都是攻敌必救。东吴缘江为国,水战是优势,西晋几路大军,使东吴东西防线首尾不能相顾,一处突破,就会形成势如破竹之势。
为了保证能够伐吴成功,羊祜在很早就推荐了老将王濬镇守益州,临终前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。羊祜为伐吴已经做好了各种铺垫,可惜,没等到司马炎下令伐吴的那一天。
279年11月(咸宁五年),司马炎依照羊祜遗策,派遣六路大军同时进军,各自向预定目标发动攻击。次年三月,从益州顺流东下的王濬接受孙皓投降,自此尘埃落定。
毫无疑问,羊祜就是平吴的总策划,十年的筹备,保证了平吴的一战而定,羊祜也因此成名——因自己没有参加的一场战争成名。或许宋代郝经这句话,最能表达人们推崇羊祜的原因:
“魏晋以来,专尚诈力以相倾轧。羊祜独务德信,开示公道......孔明之后,一人而已。”
关键词: